找到相关内容1510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虚云戒制思想及其实践析论

    ]]。“嗟兹末法,究竟不是法末,实是人末。……盖谈禅说佛者,多讲佛学,不肯学佛。轻视佛行,不明因果,破佛律仪,故有如此现象”[[6]]。“今末法时期,人根陋劣,心术浇薄,漫说众人,即出家僧人,亦是...

    陈金凤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294095.html
  • 虚云茶诗的修行智慧直解

    念”,“无念”就是还未被污染的真如实在。念头过后才“发现”是小我又起一念,反障本心。虚云在讲参话头时也讲:“在未说的时候,叫话头,既说出来就叫话尾了。我们参话头,就是要参这‘谁’字未起时究竟是怎样的。...

    冯天春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75594107.html
  • “四分五周因果”与“三圣圆融

    又云:得究竟三世平等身故。一毛广大即无边者,称法性故。普贤身相如虚空故。又见普贤即得智波罗蜜者,明依于理而发智故。文殊表能证大智,本所事佛,名不动智故。慈氏云:文殊师利常为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佛母故。...

    弘安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9480094127.html
  • 罗什渊源

    由于当地居民教义相歧,不供应水和食物,六十五岁高龄的法显法师便做出一个令人不敢置信的决定——横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!过了一个月零五天之后,法显法师一行竟奇迹般地走出来了,他们到达于阗。他们究竟是怎样经历...

    理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15572394351.html
  • 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口述记

    伽罗无我。二法无我。 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口述记      在要说这部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之前,我私下里了解了一下我们大家对唯识宗的所知究竟有多少,还不错,大家对唯识宗基本上已经有了一个...跑掉),心跑到哪儿去了呢?中午的那盘拔丝香蕉太好吃了。心跑到这儿来了。只认为香蕉好吃,目下里忘记了这是不究竟的快乐。再如修禅定,若得了初禅之后,进一步修时,可心跑回来了,跑来享受初禅的快乐,这时忘记了...

    刚晓法师

    |法相|唯识|般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09082994600.html
  • 《禅林宝训》中的僧团管理之道

    高侍者记闻)。(286)   “无念”“无心”反映的是他们与“道”相应的良好宗教素养,是他们修行境界的真实体现,反而“计之于有求”,要么是见地不够,(因佛法的一切,从究竟意义上要立足于内无我执、无法执,...

    宗志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280094943.html
  • 大慧宗杲与士大夫禅学

    成佛,究竟自在,如实安乐,种种妙用亦不从外来,为本自具足故”。,洪州禅、临济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“无心是道”的具体修行方法。所谓“无心”,并不是全无意识、思想,而是本心清明,对内境外相不起执著,“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8020295193.html
  • 利生法师:《有神论与无神论》

    信仰也,以为教主之智慧万非教徒之所能及,故以强信为究竟。佛教之言信仰也,则以为教徒之智慧必可与教主相平等,故以起信为法门。佛教之所以信而不迷,正坐是也。 [19]   从上看来,佛教与其它宗教是孑然...

    利生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54695615.html
  • 临济宗的祖庭——海会寺

    请教,也没有得到究竟。浮山远禅师指示他到太湖县白云山海会寺,参拜白云守端。   法演拜见守端后,举僧问南泉摩民珠语请教,守端当即叱责,法演当时就有所悟。守端之喝,是把法演推到死角,喝断他寻思猜度的...,不假思量,性自神解,永无有退,妙用河沙也;若从凑巧方便得入,得坐报应,向后自看始得,未足将为究竟。此二种方便皆一法也,不可须臾失,学者思之。   清远所说的真实方便即悟心见悟,履实践真,若能够悟见...

    妙慧 周会明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110095766.html
  •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

    为群众之大乘佛法为中心而施设契时机之佛学,是为人生佛学之第二义。大乘佛法,虽为令一切有情皆成佛之究竟圆满法,然大乘法有圆渐、圆顿之别,今以适应重征验、重秩序、重证据之现代科学化故,当以圆渐的大乘法为...

    洪修平 陈红兵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2/07030096044.html